top of page
永續藝術師友計劃

「永續藝術師友計劃」旨在栽培和支持有志於永續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尤其鼓勵鑽研環境、社區和再生藝術等範疇,透過由有豐富創作和教學經驗的藝術家作指導,並由永續藝術基地提供創作和展覽場地和設施,以及建立一個支援社群以鼓勵長遠發展。


本計劃邀請了7位優秀和富有教學熱誠的藝術家,為學員提供藝術指導,並通過課堂學習與創作實踐並重的教學策略,推動可持續的藝術實踐。每位藝術家導師會帶領3至7名學員,提供一共8次課程或工作坊,讓他們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開拓學員視野,提升藝術創作水平。同時,我們也安排了永續藝術講座和討論會,讓所有師友一起交流和學習。學員也有機會參與藝術家導師特別為香港首屆永續藝術展覽而創作的藝術項目,並與公眾分享他們對永續藝術的心得。

 

活動項目

  1. 全體師友討論會(2場)

  2. 所屬藝術家導師安排的課堂/工作坊(8個)

  3. 永續藝術講座(8場)

  4. 藝術家導師帶領創作的永續藝術項目

  5. 永續藝術導賞訓練

計劃期

 

2021年2月 至 2021年10月

 

費用

費用全免

學員提供導賞可申領導賞員津貼

申請資格

歡迎18歲以上對永續藝術有熱誠的人士申請,藝術家和有經驗的藝術學員會獲優先考慮。 合適的申請者可能會獲邀參與面試。

​報名表

請按以下連結網址填寫申請表:

https://forms.gle/YrQU8MuvkjWW7giv6

報名截止日期

2021年2月5日

名額有限,早報名者先獲考慮

藝術家導師簡介

 

Cornelia Erdmann  泥人

自2006年起駐香港創作的德裔視覺藝術家。她目前在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攻讀博士學位。既有藝術背景(MFA公共空間和新藝術策略,魏瑪包豪斯大學)亦有建築學專業(建築學碩士,魏瑪包豪斯大學),她喜歡模糊不同的創意領域之間的界限,主要從事公共藝術和委約創作。「光」是她的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媒介,無形的光線和物理空間具有互惠和相依賴的特質,相互依賴,再配合其他材料或技術來創造好玩的裝置,給予觀察多層次互動。她喜歡與社區協作,共同進行公共創作,以助建立和產生集體記憶。惠靈頓力士(Wellington Lux)2013,新加坡iLight濱海灣2010&2012,和生動悉尼(Vivid Sydney 2011)等燈光節是她最喜歡的展覽場地。委約創作方面,其最著名的作品可能是香港新的立法會綜合大樓主大廳內的光雕塑-「人民」。

 

「過去一年的事件觸動大眾對生活中重要和有意義的事物重新進行評估。對許多人來說,與家人、親人和大自然的聯繫變得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創造力是使世界變得更美好的範式。 藝術一方面有助我們理解日常現實,同時又是一種逃離我們熟悉的地方的方式。 藝術可以是聯繫個人(思想)與整個社區的方法。

 

我對「永續藝術師友計劃」的概念是創建一個與社區共同建造的結構,該結構由可持續物料(竹)組成,並構成大型雕塑。 隨著時間的流逝,藝術品會因應大家的貢獻而成長。 個人的貢獻與整體作品本身同樣重要。 最後我們會創作一件能讓大家都感到自豪的藝術品 — 白天,能顯現於社區裡;夜間,不僅作品自身能發亮,還可以燃亮社區。

 

我希望大家能參與其中,動手建造一個真人大小的雕塑,幫助促使我們反思和理解所生活的世界中的價值觀和意義。 藝術創作可以幫助我們與自己和自然重新建立聯繫。」



Celia Ko  高天恩

畫家、混合媒介藝術家和香港社區壁畫的先驅,擁有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繪畫學士學位,和香港大學文學與文化研究碩士學位。Celia有豐富的公共藝術教育項目經驗,亦在網上講授藝術創作和藝術史。她在香港多所大學教授藝術和設計,目前是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和香港理工大學的客席講師。她的作品在國際和本地展出,並被香港藝術館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社區藝術的概念可以延伸至最個人的層面。我們住在甚麼地方?我們所處的世界是怎樣的?我們能如何透過繪畫來連接世界?觀察是讓我們理解世界的關鍵,重要的是要從生活中直接取材,而非從照片中挪用取材。繪畫不僅是藝術創作的形式,更讓我們透過身體探索,和對心靈的啟發,從觀察、了解、認知,以至真正理解和表達現實的工具,並作為保存以至貢獻這個世界的方式。我的目標是把這觀察的工具,提供給有興趣學習從生活中汲取靈感的人。」


 

Evelyna Liang  梁以瑚

藝術家、藝術教育和社群藝術倡議者,40多年來於香港、中國大陸和亞洲熱心推動社群藝術,幫助有需要的弱勢社群,以藝術賦權,為他們發聲。她所創辦的「越營藝穗」、「藝術在醫院」、「全人藝動」均於香港有開創性的成就。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院校。個人創作以女性賦權及藝術療癒為主。

 

「我樂意與勇於向權威和我說『不!』的人一起工作!」

Tony Ng  吳觀麟

吳觀麟,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碩士。多年來創作從未間斷,媒介由平面的水墨畫到立體的雕塑和裝置,也曾參與一些藝術計劃,製作公共藝術作品。現於香港不同的藝術機構任教,其作品曾獲多個重要藝術獎項,並為香港藝術館和私人收藏。

 

「假如你對工藝與藝術都感興趣,也願意參加社區活動和藝術展覽,那就歡迎你參加這個『木工手藝與雕塑創作工作坊』的體驗課程。」

課程分兩部份:

第一部份(木工手藝),為期八堂,每節二至三小時。

  1. 透過整修舊家具的實例,了解傳統榫卯構件等技術

  2. 手工具與機器的使用方法和安全守則

  3. 為社區提供維修木家具的服務

第二部份(雕塑創作),完成第一部份的學員可繼續參加,並協助藝術家完成創作。

  1. 構思雕塑與環境關係的創作概念

  2. 回收木料處理和雕塑製作過程

  3. 參與作品户外安裝和佈展工作

 

Eric Niebuhr

美國澳洲藉畫家,自2012年起駐港。他在美國加州克萊蒙研究大學獲得藝術碩士學位。他的創作投射了對香港本土文化的敏銳觀察力和敏銳度,作品曾在香港和國際上展出,包括倫敦當代藝術學院和舊金山猶太藝術博物館。

 

「我的計劃目標是將作品與其所在地域的景觀與歷史環境聯繫起來。我想向學員們講授有關自然系統和香港動物的內容,並與社區中的年輕人合作,嘗試從多方面規劃和發展大型戶外繪畫的方式。 學員將有機會從各種動手經驗參與社區藝術創作,包括處理畫面、在重製表面上繪畫、與幼兒一起工作,以及從我的藝術創作與設計中學習。他們還會有機會向我和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以獲得反饋和鼓勵。如申請者對歷史和當代繪畫有興趣更佳。」


 

Dio Wong  太歲

香港第一代原型雕塑師 (げんけいし), 其雕塑技巧精湛, 享譽亞洲。也是傑出版畫家, 作品獲選在歐洲和亞洲多個國家展出, 同時, 有豐富教育經驗, 還設立了網站免費提供版畫教材和豐富資料以推動版畫教育。2016年在溫哥華用過期糖果包裝建造的大型公共裝置創造了健力士世界紀錄。作爲銜接藝術, 動畫, 漫畫和媒體的先軀, 太歲在2017年創立了DIO頻道, 並擔任製作總監, 並於2018 年與Artists Co-op 合作研發了脚踏動力多用途造紙漿機, 協力發展零碳再生紙藝創作方法。

 

「在全球防疫期間,很多人在生活上迷失了方向。希望透過將廢棄品分解再創造,而賦予新的存在意義,從而在創作過程中能為學員啟發新的目標。」

Margaret Yeung  楊國芬

「香港現代水墨畫會」會董,自1986 年起從事現代水墨畫創作。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及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分別獲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作品為多家藝術館收藏,包括山東博物館、濰坊博物館、江蘇省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等。致力於把中國畫與科技結合,從而探索兩者之間的「混合性」與「和諧性」。近十年來,更開始運用回收物料創作山水雕塑,以三維方式重新詮譯中國畫的山水美學。

 

「是項計劃以推動可持續銅線雕塑為目的。透過掌握回收銅線雕塑的技巧,如枯樹處理、銅線銲接等,以及探索古畫之樹木形態和山水意境,學員將創作小型個人雕塑,以及一件永久裝置於沙瀝角落的大型合作雕塑。 此外,學員藉著分享學習心得和創作經驗,將啟發更多觀者對可持續銅線雕塑的興趣,從而為社區創作更多雕塑作品。」

brandillustration_shalek_colour-18.png
brandillustration_shalek_colour-22.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