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區壁畫先驅,加州州立大學學位,香港大學文學及文化研究碩士。她曾參加各種聯展,並在美國和香港從事壁畫工作。亦舉辦個展:《戀物癖》(2006)、《面孔與地方》(2008)、《此刻的那一刻》(2009)等。在香港多所大專院校教授藝術課程。
居住在香港的德國藝術家,在國際領域的城市空間藝術創作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在魏瑪的包豪斯大學學習美術和建築。目前在浸大視覺藝術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她在多個空間舉辦了多個個展,包括“On Lightscapes Virtual Tour”(2021)和“Light.對材料、表面和空間的思考”(2019)。她還參加了許多本地和國際群展,包括“Greenspace 5457 at Round 72”(2007)和 “為_騰出空間”(2018)。
多才多藝的香港藝術家,擁有精湛的雕刻和版畫技巧。他在加拿大用一包過期蠟燭製作的公共裝置之一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同時,他還是一位熱心的教育家,並成立了一個網站,提供版畫教育材料。 作為藝術、動畫、漫畫和媒體融合的先驅,他創立了DIO頻道,並自2017年起擔任製片人。 2018 年,他與 Artists Co-op 合作,發明了踏板驅動的紙漿製造機,用於開發零碳紙藝術工藝。
一位定居香港的美國畫家,以其敏銳的觀察力、洞察力和對香港本土文化的敏銳洞察力而廣受讚譽。他畢業於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和休斯頓大學,獲得了 BFA 和 MFA 課程。除了在眾多出版物中獲得評論外,包括《藝術論壇》雜誌和《洛杉磯時報》、《南華早報》和香港電台。他最近專注於基於照片和數字源藝術品創作的水粉和計算機輔助研究。
香港藝術家、藝術教育家和社區藝術促進者,40年來一直在香港積極推動社區藝術。 “營地藝術檔案館”、“醫院藝術”和“全民藝術”創始人。最近,她正在研究藝術治療和性別問題。伊芙琳娜曾在香港和亞洲參加過多次群展。她曾在光州雙年展(2002)、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2009)等獎項中獲獎。
Kata Sangkhae 1976 年出生於曼谷,在曼谷藝術大學獲得視覺藝術學士學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雕塑碩士學位。然後他獲得了博士學位。來自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目前在曼谷大學任教。作為一個經歷過各國生活的當代藝術家,他的感性表現在各種表現形式上,不僅包括視覺,還包括音樂。介紹因地點和環境變化而引起的社會政治問題的作品的片三經。
“香港現代水墨畫學會”理事長已實踐
1986年開始創作現代中國水墨畫。 她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和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獲得文學學士(美術)、MFA(美術)和 DFA(美術)。作品被山東省博物館、濰坊博物館、江蘇省美術館、香凝美術館等多家美術館收藏。 通過將國畫與技術相結合,她致力於探索兩者之間的“混雜”與“和諧”。 近十年來,她開始使用再生材料製作山水雕塑,以立體的方式重新詮釋中國山水美學。
當代水墨畫大師,同時追求一系列其他媒體。他在 RMIT 大學獲得了美術碩士學位。他積極參與香港的公共藝術課程。吳先生在本地和國際上獲得了許多主要的藝術獎項。他的作品被香港藝術館及私人收藏家收藏。吳亦凡亦於香港多間藝術院校任教。曾多次參加海外及本地展覽,如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1983、1989、1992及1994)及全國美展。
Hao Lap Yan Benjamin 出生於香港。郝於2011年獲得RMIT和香港藝術學院的BFA(繪畫)。2018年在哈特福德大學獲得跨學科藝術MFA。他的作品和項目曾在中國香港、馬其頓、冰島和美國。
成立於一雁,由致力藝術工作者在團成長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們組成。本港劇偶在藝術上的提升,除了在劇場作實驗性演藝之成長發展的同時,也不斷嚮往。普羅大眾作偶戲示範及引導之橫向發展,令他們產生對偶劇的興趣。本團成員發展領域遊走於藝術和教育之間、幼兒親子和實驗劇場之間、面具形體和大小型戲偶之間。集中警報技巧,近來成員已完成若干以減廢原則前題下,製作木偶的工作坊。
邁克爾黃黃定邦是香港電視劇喜劇獨腳戲及默節,並奪得該節四十二屆最佳默劇金獎的默劇藝人。2006年加入香港的默劇藝團 - 藝默穗劇實驗室,曾隨團演演團隊更首爾、台北、澳門、深圳灣藝穗節,2009年到韓國參加春川國際默劇節。在形體方面,先後在韓國導演尹鐘連和金大建的及導演下, 2009年和曾傻女孩與怪老樹》2012年(郭寶昆節2012演劇目)演出。2013年和2014年,表演劇目。2013年和2014年香港管弦樂團的《家+賞.巴羅克》、《Jazz For Kid》和《Chaplin For kids》作小丑默劇表演,和大人和小朋友作互動。黃2016年獲得「創意實驗室--創意實驗室」 2019年黃氏獲得藝術基金會資助電影戲劇實驗劇《孤兒日記》。 獨腳戲導演作品:流芳(2019年台北藝穗節),讓我近地平線(2018尼泊爾國際獨奏戲劇節成員)